体育博彩平台

2024级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4-11-26发布者:曹美萍浏览次数:10

学术学位_硕士研究生_体育博彩平台 _

关联培养模板:2021级{一级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院系(一级):体育博彩平台

院系(二级):

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化学

可选二级学科:

层次:硕士研究生

学习形式:全日制

培养类别:在校硕士

方向:

年级:2024

专项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围绕卓越人才培养目标,践行“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培养造就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生产企业中从事教学、研究及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化学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目标

1.人才的基本定位; 
培养具有深厚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强烈科研兴趣和国际一流化学知识结构与学术素养的创新型科研人才。在此目标引领下,化学学科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养成、思维训练与价值塑造,不断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
  2.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纪守法。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的科研工作作风和勇攀科学高峰的钻研精神。
(2)具有化学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在化学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水平、较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适应复杂环境,能够独立从事科研和创新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运用外文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二级学科(专业)

1.无机化学(070301)
  2.分析化学(070302)
  3.有机化学(070303)
  4.物理化学(070304)
  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

四、毕业与学位要求

毕业与学位授予要求(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点(观测点)及其内涵阐述
  1.培养环节 1.1基本文献阅读能力:在读期间要完成指定基本文献、书目的阅读。
   1.2开题报告:对论文选题的新颖性、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拟解决问题的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
   1.3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讨论和聆听学术报告的次数不少于30次。
   1.4实践环节与科研训练:教学实习或科研实践工作量累计至少40学时。
   1.5中期考核:考核各类课程修读、基本文献阅读能力、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等完成情况。
  2.创新成果
  3.学位论文 论文评阅与答辩:论文评阅须指出选题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严谨、观点有无新意、论证是否充分、方法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准确,以及是否具有现实价值。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三名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最多只能有一位专家同时为评阅专家和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1. 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2. 培养方式
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系统的理论学习、讲授与指导、课题研究与课外实践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跨系、跨校选课,邀请国内一流专家来校讲学指导。
应修最低总学分23学分。原则上,18个学时可计1学分。

六、学分要求

1. 硕士研究生修读总学分:__≥23___。各类别学分要求如下:

学位公共课(必修)6学分,学位公共课(选修)__2__学分,学位基础课__≥4__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__≥5__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__≥4__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__2__学分。   

2. 补修课程要求:跨学科入学的研究生,应当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学科本科专业的有关课程,所得学分记为非学位课程学分,不计入培养方案总学分。

3. 港澳台硕士生可免修思想政治理论课,代之以修读《中国概况》。

4. 国际留学硕士生可免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外国语,代之以修读《中国概况》或《中国文明导论》和汉语课程等有关课程。以外语为专业教学语言的学科、专业的留学生毕业时,中文能力应当至少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三级水平。

七、创新成果考核

1.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排名不含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正式发表或接收SCI/SCIE非综述类论文1篇。
  2.补充说明:
(1)截至科研成果审核,未达到科研成果要求的硕士生,不受理答辩申请。
(2)共同第一作者论文,排名位置为第一的完成人视为第一作者。

八、学位论文要求

1.论文选题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应用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应属于本学科专业有关研究方向中的重要课题,对学科发展和产品开发应用有一定意义。
  2.论文要求
论文的文献综述应全面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并能明确提出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工作部分应有一年以上的实验室工作量,有一定的创造性结果,至少有可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一篇以上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实验工作部分应做到实验数据真实、完整、可靠,并全部保留实验原始记录与相关测试谱图。
  3.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要做到分析严谨、表达清楚、行文流畅。
  4.论文评阅和答辩
经导师和指导小组同意、系审核后,符合条件的硕士研究生可正式提出答辩申请。在举行答辩会前,论文必须通过两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论文评阅须指出选题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严谨、观点有无新意、论证是否充分、方法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准确,以及是否具有现实价值。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三名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最多只能有一位专家同时为评阅专家和答辩委员会成员。

九、必修课程教材

课程名称 选用教材(含教材、教学参考书)
高等无机化学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高等无机化学》,陈慧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高等无机化学》,郑化桂、倪小敏编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高等无机化学》,和玲、赵翔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
固体化学 教材: 
《近代晶体学》(第二版),张克从 著(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
《固体化学导论》(第一版),苏勉曾编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结晶化学导论》(第三版),钱逸泰 编著(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
《固体材料常用表征技术》,韩喜江编著(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
色谱分离技术 教材:
陈义编著,《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年。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于世林编著,《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年。
近代电化学分析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电化学方法—原理及应用》(第二版),阿伦
×J×巴德、拉里×R×福克纳著,邵元华、朱国逸、董献堆、张柏林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电分析化学基础》,鲍尔
×M×S×蒙克著,朱俊杰、罗鲲、潘宏程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
《电化学原理》(第三版),李荻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8年。
《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第三版),査全性著,科学出版社,2020年。
高等有机化学 教材:
《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邢其毅,徐瑞秋,周政著,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荣国斌著,《高等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高等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与结构》Michael B. Smith,Jerry March编著,李艳梅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有机反应和合成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Carey and Sundberg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Part B: Reactions and   Synthesis’ 3rd Ed., Plenum Press, 1990. ISBN 0-306-43457-1。
量子化学 教材: 
量子化学-基本原理和从头计算法(上) 徐光宪、黎乐民 科学出版社 2001。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Molecular Quantum Mechanics P. Atkins  Oxford U Press 2010。
量子力学原理(第四版) [英]狄拉克  科学出版社 2008。
量子化学  [美]I.N.赖文著 宁世光等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催化研究方法 教材: 
《现代催化研究方法》第三版,辛勤、罗孟飞 主编,科学出版社,2017年。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催化作用原理》第三版, 甄开吉、王国甲、毕颖丽、李荣生、阚秋斌 编著,科学出版社,2016。
  A. W. Chester, E. G. Derouane,《Zeolite   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sis》,Spring。
高等物理化学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催化反应动力学》,陈诵英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现代催化研究方法》,辛勤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
《表面物理化学》,滕新荣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催化化学》,吴越著,科学出版社,2000年。 
高分子科学研究方法 教材:
吴智慧,《科学研究方法》,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现代高分子化学 教材: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Principles of Polymer Chemstry》(第四版),Gerge Odian(主编),1984年。
《Polymer Chemistry》(第二版),Paul   C. Hiemenz, Timothy P. Lodge(主编),2007年。
《高分子化学》,周其凤,胡汉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
《高分子合成新技术》,王国建(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 教材: 
《高分子物理》(第三版),何曼君,张红东,陈维孝,董西侠,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现代高分子物理学》(上、下册),殷敬华,莫志深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E L 托马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焦剑,雷渭媛,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Principle of Polymer Chemistry》.P J Flory.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53。
《高分子物理》,修订版,何曼君,陈维孝,董西侠,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十、基本文献阅读书目

1.  方禹之.分析科学与分析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祁景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3.  马树芳.分析仪器原理与应用[M]. 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0.
  4.  董绍俊,车广礼,谢远武.化学修饰电极(修订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  金利通,仝威,徐金瑞,方禹之.化学修饰电极[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6.  于世林.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第二版)[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7.  陈义.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第二版)[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8.  严凤霞,王筱敏.现代光学仪器分析选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9.  分析化学、高校化学学报、中国化学等国内核心专业学术期刊.
  10.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Chemical Communications、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核心专业学术期刊.
  11. Smith.V.H, H.F.Schaefer& K. Morokuma. Applied Quantum Chemistry.1986.
  12. Stuart Waren. Design Organic Syntheses.1978.
  13. J.March.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1992.
  14. West.A.R,John Wiley& Sons. Solid state Chemistry and its Application.   New York(1984).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15. 苏逸曾.固体化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6. 吴越.催化化学(上下册)(第二次印刷).科学出版社,1998.7. 
  17. Daviesetal.J.A.Synthetic Coordination Chemistry. Singapor River Edge.   N.J. World Scientific,1996.
  18. 严凤霞.现代光学仪器分析选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9. 单永奎.绿色化学的评估准则.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
  20. 张可从.近代晶体学基础(上 下册).科学出版社,1998.11.
  21. 何曼君.高分子物理.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07.
  22. 吴大诚.高分子构象统计理论引导.四川教育出版社,1985.
  23. 陈义镛.功能高分子.
  24.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第四版),2007.
  25. 焦剑,雷渭媛.高聚物结构与性能.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6. Allcock, H.R,et al. Contemporary Polymer Chemistry.科学出版社,2004.
  27. Flory .P. J. Principles of Polymer Chemistry. 1953.
  28. Odian ,G. Principles of Polymer Chemistry. Fourth Edition, 1984.
  29. Braun,D, et al. Techniques of Polymer Syntheses and Characterization. New   York: Wiley, 1972.
  30. Paul C, Hiemenz &Timothy P. Lodge. Polymer Chemistry. Second Edition,   2007. 
  31. J.March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32. F. A. Carey & R. J.Sundberg.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33. 麻生明.金属参与的现代有机合成反应.
  34. 林国强.手性合成.
  35. 吴毓林.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36. 宁永成.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 
  37. 黄培强.有机人名反应、试剂与规则. 
  38. 黄培强.有机合成.
  39.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 
  40. R. M. Silverstein.有机化合物的波谱解析.
  41. 甄开吉.催化作用原理 (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5. 
  42. 《新编胶体与界面化学》,刘洪国,孙德军,郝京诚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期刊(选读)
  1.  Chem. Rev.                              
  2.  J. Am. Chem. Soc.
  3.  Angew. Chem. Int. Ed. 
  4.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5.  Chem. Commun.
  6.  Org. Lett.
  7.  J. Org. Chem.
  8.  J. Med. Chem.
  9.  Organometallics.
  10. J. Mater Chem.
  11. Org. Biomol. Chem.
  12. Eur. J. Org. Chem.
  13. Tetrahedron.
  14. Tetrahedron Lett.
  15. Tetrahedron: Asymmetry .
  16. Synlett 
  17. Curr. Org. Chem. 
  18. J .Organomet. Chem. 
  19. Adv. Synth. Catal.
  20. Synth. -Stuttgart .
  21. Bioorg. & Med. Chem.
  22. Bioorg. & Med. Chem. Lett.
  23. Alberty, R.A &R.J.Silbeg. Physical Chemistry.1997.
  24. Paul C&Hiemenz. Principles of Colloid and Surface Chemistry.1986.
  25. Philip H.Rieger ,“Electrochemistry”,1994.
  26. Robert E,Wyatt,John Z&H Zhang. Dynamics of Molecules and Chemical   Reactions. 1996.
  27. V.H.Smith, H.F.Schaefer&K.Morokuma. Applied Quantum Chemistry.1986.
  28. C.Ulicky&T.J.Kemp. Comprehensive Dictionary of Physical   Chemistry.1992.
  29. V.Balzani& L.Decola.Supra Molecular Chemistry. 1992.
  30. L.A.Gribov&W.J.Orvileehomas. Theory and Methods of Calculation of   Molecular Spectra.1988.
  31. Fowler&Relph. Statistical Thermoetodynamics.1956.
  32. P.W.Selwood. Magn Chemistry.1956.
  33. I. Chorkendorff&J.W. Niemantsverdriet. Concepts of Modern Catalysis   and Kinetic.wiley,2003. 
  34. Jens Hagen.Industrial Catalysis.wiley,2006. 
  35. Roger A.S, Isabel Arends& Ulf Hanefeld . Green Chemistry and   Catalysis.wiley,2007. 
  36. Jiri C, Avelino Corma&Stacey Zones.Zeolites and Catalysis: Synthesis,   Reactions and Applications. Wiley,2010.

课程设置

已制定最少修读总学分:23

课程类别

最少修读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时间

面向二级学科

备注

学位公共课(必修)

6


学位基础课(必修)

4







CHEM3011102066

化学实验室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Chemical Lab Safety and Related Laws & Regulations)

1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1-9周 中北,10-18周 闵行

CHEM3011102078

化学学科研究进展(Advances     in Chemistry)

3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秋     闵行,春 中北

学位专业课(必修)

5







CHEM3011102108

绿色碳科学基础与前沿(Fundamentals and Frontiers of Green Carbon Science)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中北    

CHEM3011102001

单晶结构解析(Crystal     Structure Refinement)

3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中北    

CHEM3011102040

高等物理化学(Advanced     Physical chemistry)

3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中北    

CHEM3011102056

量子化学(Quantum     Chemistry)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闵行    

CHEM3011102109

无机化学表征方法(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of Inorganic Chemistry)

3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闵行    

CHEM3021102003

色谱分离技术(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Technique)

3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闵行    

CHEM3011102026

近代电化学分析(Advanced     Electrochemistry and Electroanalysis)

3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闵行    

CHEM3011102083

催化研究方法(Catalysis     Methods)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闵行    

CHEM3011102069

现代高分子化学(Contemporary     Polymer Chemistry)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闵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必选

CHEM3011102070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y of Polymer)

2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闵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必选

CHEM3011102033

高分子科学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 in Polymer Science)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闵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必选

CHEM3011102043

高等无机化学(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3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闵行,中北    

CHEM3011102082

有机反应和合成(Organic     Reactions and Synthesis)

3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闵行,中北。有机化学专业两校区二选一     必选

CHEM3011102073

高等有机化学(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闵行,中北。有机化学专业两校区二选一     必选

学位专业课(选修)

4







CHEM3011102107

胶体纳米材料合成与应用(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Colloidal Nano Materials)

2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中北    

CHEM3011102020

现代催化研究方法(Modern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for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中北    

CHEM3011102052

有机化学研究方法B(The     Strategy of Organic Chemistry Research B)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中北    

CHEM3011102054

不对称催化(Asymmetric     Catalysis)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中北    

CHEM3011102046

电极过程动力学(Kinetics     of Electrode Process)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中北    

CHEM3011102002

量子化学和分子模拟在化学中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quantum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simulation)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中北    

CHEM3011102003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Organic     Photoelectric Functional Materials)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中北    

CHEM3011102044

分子筛催化(Molecular     Sieve and Catalysis)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中北    

CHEM3011102063

稳定有机自由基基础与应用(Fundamentals and Applied Aspects of Stable Radicals)

2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中北    

CHEM3011102111

计算化学导论与应用(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中北    

CHEM3011102080

有机化学前沿追踪(Front     Tracking of Organic Chemistry(Seminar & cum))

3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中北。中北区化学馆有机化学专业     必选

CHEM3011102023

生物有机化学(Bio-organic     Chemistry)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闵行    

CHEM3021102001

生物传感技术(Biosensing     Technology)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闵行    

CHEM3011102110

无机材料前沿(Frontier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2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闵行    

CHEM3011102004

计算化学(Computational     Chemistry)

3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闵行    

CHEM3011102061

光学分析与成像(Optical     Analysis and Imaging)

3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闵行    

CHEM3011102047

分析化学前沿(Frontier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3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闵行    

CHEM3011102067

胶体与界面化学(Colloid     and Interface Chemistry)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闵行    

CHEM3011102034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测试实验(Polymer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Analysis)

2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闵行    

CHEM3011102036

高分子表征(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ers)

3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闵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必选

CHEM3011102032

功能高分子(Functional     Polymer)

2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闵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必选

CHEM3011102027

金属有机化学(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闵行,中北。有机化学专业两校区二选一     必选

CHEM3011102075

有机结构分析(Spectr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2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闵行,中北。有机化学专业两校区二选一     必选

跨学科或跨专业课程(选修)

2


公共选修课(选修)

2


培养环节

环节

内容与要求

1. 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

(1)考核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要完成指定基本文献、书目的阅读。
(2)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训练为培养过程必修环节,考核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

2. 开题报告

(1)准入条件
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学分。
(2)考核要求
开题报告论证工作重在对论文选题的新颖性、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拟解决问题的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开题报告的考核结果分为通过、不通过。开题结束后,硕士生将开题报告表提交所在院系备案。未通过者,可申请2-3个月后进行第二次开题;两次未通过者(含主动放弃者),按肄业处理。研究过程中,如论文课题出现重大变动的,应重新组织开题。

3. 学术活动

(1)考核要求
学术活动包括各类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科竞赛等。参加学术讨论和聆听学术报告的次数不少于30次。
(2)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考核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纳入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查。

4. 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

(1)考核要求
包括教学实习或科研实践。教学实习内容包括授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批改作业及实验报告、指导毕业论文等,教学实习或科研实践工作量累计至少40学时。
(2)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实践环节和科研基本能力训练为培养过程必要环节,考核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纳入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查。

5. 中期考核

(1)准入条件
完成课程修读、基本文献阅读能力、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
(2)考核要求
中期考核主要考核各类课程修读、基本文献阅读能力、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等完成情况。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完成考核。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以上各环节考核通过者,中期考核通过,否则为不通过。中期考核通过者,方可进入毕业论文预答辩或答辩程序。不通过者,可作延长学习年限(最长5年)、结业或肄业处理。



返回原图
/